《苏东坡传》05 快乐不难,快乐亦难
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
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
♪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杨帆 领读
亲爱的小伙伴,大家晚上好,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林语堂先生为苏东坡所写的传记——《苏东坡传》。
上一回提到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的生活,与各方人物往来。他写戏谑讽刺诗,启人灵思的山水诗,荡气回肠的爱情诗,有的诗轻松愉快惹人大笑,有的诗辛酸凄苦令人落泪。他能一直这样潇洒下去吗?让我们继续读下去。
今天的阅读目标是原书的第12章到第14章。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!
1
不那么美丽的诗
苏东坡不能一直放声大笑纵情高歌,一直月夜泛舟湖上,因为还有一万七千囚犯,因无力还债、因贩卖私盐正待审判,有蝗灾尚待扑灭,有盐渠尚待疏浚,有事实尚待调查。
在苏东坡这一段生活中写的数百首诗里,很难找到何者是主要的情调。
他写戏谑讽刺诗,启人灵思的山水诗,荡气回肠的爱情诗,有的诗轻松愉快惹人大笑,有的诗辛酸凄苦令人落泪。可是在表面的嬉笑欢乐之下,在筵席上的戏谑打趣之下,却是一片不安、失望、忧伤,甚至恐惧的气氛。
正因为苏东坡离京在外,内心还有以前的创伤。对现时政局演变的方向,他感到不安,感到了隐忧。他灵魂感受的比别人更敏锐,表达的比别人更清楚而深刻。
跟着他朗朗笑声的歌,我们也听到怒吼和叹息;在鸳鸯的鸣声之外,我们又听见监狱中的呻吟声;在水车上漏接的水声之外,我们又听到农村老妪的悲叹声;湖滨楼头的庆祝喧哗声里,我们也听到稀疏灰发人绝望的幽怨声。
苏东坡此人,是不可以预测的。他诗的开端,习惯上总是轻松自然,随之用一两个历史上的典故,再往后,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出现,诗人他自己更不知道。
苏东坡这个人,快乐时很难说不快乐,不快乐时也难做快乐状。
好多朋友和他通信,彼此作诗相酬唱。这些都是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一批朋友,现在都在东南各地为官。他们都对时局感到厌恶,因为当时王安石仍未失势,他们不像以前那么激烈,意见姑且放在心头。
韩琦和欧阳修已死。富弼和范镇退隐林下。司马光潜心治学。张方平纵情饮酒。东坡之弟子由则明哲保身,闭口不言时事。只有苏东坡不够圆滑。在看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,这时不顾后果,坦率表示自己的感慨,这是一个问题。
也许苏东坡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。所以,他一边写令人心旷神、可惊可喜的田园诗,同时也写乡间并不那么美丽的诗。他若不是疯狂不顾利害,便是义愤填胸不能自制。他知道他的诗很快就会传到京师,但是他却毫不在乎。
苏东坡写的这些诗,渐渐累积成卷,若认真看看某些行是否足以证明他蔑视当政者的威信,倒也有趣。单独看,那些句子只是偶一置评;但合起来看,则是些动人的抗暴诗。少数几个例子,便已足够。
2
黄楼
元丰二年三月,苏东坡在向杭州南山、北山上寺院的方丈告别之后,携眷启程北上。他妻子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丫鬓,才十二岁,名叫朝云,她在苏东坡往后的生活里非常重要。
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分,主要只长麻、枣、桑树,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别。当时官员的薪俸已经减低。
王安石已去职,现由吕惠卿当权,创行了新所得税法。免役税的分派远非县中人民所能负担。孩童死于道边。这一时期苏东坡写的诗中曾说绕城而走,葬埋尸体,热泪盈眶,几年后,他在一封信里曾提起他救了三、四十个饥饿的孤儿,在自己家里抚养。
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。
说也奇怪,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里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。按照中国的标准说,到了这一时期,他的诗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。这时愤怒的火气全无,只剩下平和安详与顺时知命的心境。
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喜爱,他那首《西斋》诗和陶诗相比,简直可以乱真。在这首诗里,不但可以看到真正的宁静满足,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,以及对大自然本身显示出静谧的喜悦。
才高如苏东坡,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。他现在就要进入他的徐州时期,也就是他的"黄楼"时期。苏东坡现在突然露出了他的本面目。因为这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,兴建工程,忙于公众活动,从今以后他的生活具有这些特色。
后来,他被迫之下暂时退隐,在政坛上韬光养晦。此后,一个充实练达、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,这才是我们所知道、百姓所爱戴的苏东坡,也是温和诙谐、百姓的友人兼战士的苏东坡——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人物。
在熙宁九年年底,苏东坡又调离了密州,改派至山西省西南端的河中府任职。次年正月,他路经济南入京,当时子由及其家室正在济南。子由不在,因为政局正在酝酿变化。这时,王安石一行人已先后失势,王安石复相后,又再度罢相,无人预知下一步会出现何等局面。
3
东坡门下
子由为人沉静果断。苏东坡过去一直不断上书论税政、论征兵法,请皇帝废止所得税。但是子由过去一直沉默,现在大概认为时机已至,可以放手一击,以求根本改变国策。
王安石在十月已然最后失势,子由这时来不及等待兄长,已经携带改革政治的重要表章先行入京了。他的家眷仍住在济南,苏东坡到时,只有三个侄子站在城中雪地里迎接。那天晚上,大开盛宴,两家久别重聚,格外欢喜。
在苏东坡的长子苏迈成婚后,苏东坡携眷东行,到徐州上任。子由也携眷到商邱任通判。
徐州位于河畔,南部高山耸立,下有深水急流,在城边流过。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,鱼与螃蟹种类繁多,故称之为"小住胜地"。
有些小事,很容易做,只要人想到去做,但是只有苏东坡肯去做。比如说,他看见很多逃兵沦落为盗匪,因为有一条荒谬的法令,凡是低级军士因公出差,官家不发予旅费,等于是逼良为盗。他自己改革这项陋规。只要每年节省下几百绢钱,就可以够用。
在此时,苏东坡认识了四个重要人物,是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诗人、词人,而今请求列在苏东坡门下的秦观和黄庭坚。
当时的秦观尚未应科举考试,还没有功名,但是年轻,文采风流。黄庭坚日后成了江西诗派的鼻祖,他与秦观又不相同,他沉默寡言,有学者风,他没去拜访苏东坡,但是写了两首诗,以万分谦逊的语气毛遂自荐,将苏东坡比之为高崖的青松,自己则比为深谷里的小草,希望将来能和青松比高。
第三个是宰相之孙、随身有三个爱妾的王巩。而第四个,是道德崇高,不慕虚名的诗僧参寥。
在那年的中秋节,我们也许可以把苏东坡看得更近、更清楚一些。那时,苏东坡为整个学术界所爱戴,所尊敬,所景仰。
苏东坡,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,他过去生活的态度,一向是嫉恶如仇。
4
逮捕与审判
在神宗熙宁元丰二年六月,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四句挑出来,说他蔑视朝廷而开始弹劾他。一共有四份弹劾苏东坡的表章。这件案子交予了御史台。
李定,当年因隐瞒父丧司马光骂他是禽兽不如,现在担任检察官。他挑选了一个极其能干的官吏派到湖州去,免去苏东坡的官职,再押解入京受审。神宗皇帝无意杀害苏东坡,不过这个案子既然依法控告,他愿予以充分调查一番。
这个消息到达时,苏东坡是何等心情,我们必须要知道。他到达湖州不久,也很喜欢这个新职位。他常和长子去山林间漫游,同游的还有子由的女婿、女婿的弟弟。
前去逮捕苏东坡的官差到时,身穿官袍,足登高靴,站在庭院中,手执箱板,御史台的两个士兵分立两旁,身穿白衣,头缠黑巾,眼里凶光闪动。太守官街的人慌做一团,不知会有何事发生。
官差允许苏东坡出发前归看家人。根据苏东坡在笔记上记载,他到家时,全家正在大哭。
苏东坡在监狱中,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,结果审问时反倒对他大有益处。
他儿子每天到监狱去看他,为父亲送饭当然是儿子分内的事。苏东坡和儿子暗中约好,就是儿子只许送蔬菜和肉食,倘若听到坏消息,他才送鱼去。有几天,苏迈要离开京城到别处去借钱,他把送饭这件事交给朋友办,但是忘了告诉朋友那件暗号。那朋友送去熏鱼,苏东坡大惊。他心想事情已然恶化,凶多吉少了。
他和狱卒商量,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,措词极为悲惨,子由接到,感动万分,竟伏案而泣,狱卒随后把此诗携走。到后来苏东坡开释时,狱卒才将此诗退回,说他弟弟不肯收。
我相信子由根本知道这条计,故意把诗交还狱卒。因为有这两首诗在狱卒手中,会有很大用处。狱卒按规矩必须把犯人写的片纸只字呈交监狱最高当局查阅。这个故事里说,苏东坡坚信这些诗会传到皇帝手中。结果正如他所预料,皇帝看了,十分感动。这就是何以苏东坡的案子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,最后却判得很轻的缘故。
结语
人本身是有很喜欢传播谣言的天性,而且是很夸大的,所以谣言一传播就会跳的很远,几乎这种谣言很难给它平息的,想要给它平息是不太可能的事情,祸从口出就是这样子。
我们读到了苏东坡官职被罢免,被押解入京受审。当时大家深信苏东坡对朝廷不敬,他曾把当政者比为呜蛙,比为呜蝉,比为吃腐鼠的乌鸦,比为禽场中的鸡鸭。在情势所迫之下,虽然苏东坡最后被判得很轻,但这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?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阅读吧!
今日话题
福气的到来是有征兆的,祸害的到来也是有原因的。不要放纵情感做不适当的事情,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口而多说话。祸害多因说话不谨慎而引起。
在生活中,祸从口出的例子随处可见。你曾遇过这样的人吗?或者自己不小心犯过?我想倾听你,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。
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,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点赞。
-主播-
杨帆,国家一级播音员。1995年师从于夏青、葛兰、方明、林如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。多次担任“夏青杯“等各大比赛评委。更多音频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杨帆朗读者社群
《苏东坡传》01 历史回溯,东坡再现
《苏东坡传》02 三苏应试,闻名天下
《苏东坡传》03 熙宁变法,有志难伸《苏东坡传》04 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
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您看此文用